
台北國泰綜合醫院 小兒科醫師,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碩士、中國醫藥大學醫藥系學士
哺乳期間,寶寶可能會發生溢奶、吐奶或嗆奶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在吸奶時吞進太多空氣,所以建議媽媽在餵完奶之後要拍嗝。而比起媽媽親餵,用奶瓶餵較容易因寶寶嘴型無法貼合而吞下更多空氣,所以親餵不太需要拍嗝。如果寶寶的體重有穩定增加,也沒有生病的跡象,媽媽就不需過度擔心,多半在1歲大時,這些症狀就會改善許多。
常發生嗆奶情況的話,母乳分泌旺盛的媽媽,不妨用側躺的姿勢餵奶,可以幫助多餘的奶水從寶寶的口腔中流出。
在餵奶之後,寶寶可能會出現溢奶、嗆奶或是吐奶等反應,而這些情況多半是因為寶寶在吸奶時,嘴巴沒辦法完全貼合奶嘴或乳頭,因此吸入過多空氣,所以通常建議在餵完奶後,替寶寶拍嗝讓空氣排出。不過有些媽媽聽說親餵母奶就不用拍嗝,這是真的嗎?本文將替媽媽們介紹餵奶時寶寶常見的各種反應、注意事項,以及解決方法。
溢奶是指寶寶在喝奶時或是喝奶之後,少數的奶水從胃部又回流上來,並從嘴角溢出來,和吐奶的差別在於,溢奶不會一次性大量地從寶寶嘴巴吐出來。溢奶的症狀通常多開始於第一個月內,持續到1歲,寶寶溢奶的症狀通常如下:
一般來說,寶寶如果有溢奶的現象但沒有生病的跡象,體重也穩定正常增加的話,並不需要看醫師。至於改善寶寶溢奶的方法,和預防吐奶的方法一樣,就是在餵奶期間和餵奶後讓寶寶維持直立的姿勢、別讓寶寶一次喝太多,還有以仰睡取代趴睡或側睡等。
吐奶是寶寶將喝下的奶水從胃部又吐出來的現象,而造成寶寶吐奶原因有很多,以下是4個常見的原因:
基本上,如果寶寶有吐奶的情形,但是體重持續穩定增加並且發育正常,就不需要太擔心,這類症狀會隨著寶寶長大而改善,大多在12個月大時就會停止吐奶。
寶寶嗆奶是餵奶時很常見的一種反應,而造成嗆奶的原因可能是母乳分泌過多,加上餵奶姿勢不當所致。有些媽媽可能母乳分泌量過多,會出現快速的溢乳反射(Milk Ejection Reflex),使母乳會以強而有力的方式從乳管噴出乳汁,容易讓寶寶嗆到。媽媽在餵奶時,應一邊注意寶寶是否有以下徵兆:
爸媽得先學會緊急處理嗆奶反應的方法,如果母乳分泌旺盛的話,不妨用側躺的姿勢餵奶,可以幫助多餘的奶水從寶寶的口腔流出,也要注意寶寶嘴巴有確實含住乳頭吸吮,降低嗆奶的機會。發生嗆奶情況時,應該採取以下3方法立刻處理,避免寶寶窒息
餵完奶後,大家幾乎都知道要拍寶寶的背讓寶寶打嗝,這是因為寶寶喝奶時多少會吞下一些空氣,其中奶嘴因為比奶頭更難讓寶寶的嘴型完全貼合,所以又會更容易讓寶寶吞下空氣,這也是為什麼親餵寶寶母奶可能就不需要像用奶瓶餵的那樣拍嗝。
不過親餵的媽媽們如果發現寶寶有溢奶等不適狀況,還是要替寶寶拍嗝,例如有些媽媽母乳分泌較多,或寶寶喝奶時吞太快,就比較可能吞下空氣需要拍嗝。
推薦內容
https://www.wyethnutrition.com.tw/0-1years/baby_skin_symptoms
https://www.wyethnutrition.com.tw/0-1years/key_points_about_preventing_allergies_in_babies
https://www.wyethnutrition.com.tw/0-1years/qa_of_baby_crying
https://www.wyethnutrition.com.tw/0-1years/baby_gastroenteritis
https://www.wyethnutrition.com.tw/baby_teeth
https://www.wyethnutrition.com.tw/baby_gets_tired_of_milk
https://www.wyethnutrition.com.tw/breastfeeding_coffee